運動鍛煉對健康有巨大的好處,包括降低代謝疾病的發(fā)病率和嚴重程度,以及延長健康壽命等,所以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一步就是堅持規(guī)律有效的運動。
《2022 國民健身趨勢報告》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意識主動參加體育健身的人群普遍在晚間時段(17:00~22:00)進行體育健身,并且周一和周二晚上是運動積極的時間段,看來夜間健身是一種主流。
夜間健身對于上班族來說是釋放壓力的好方式,但也有朋友表達顧慮,每天工作安排很滿,只有晚上才有時間運動,晚上運動到底好不好?尤其是熬夜后還堅持鍛煉打卡到底是自律還是在“作死”?
想弄清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先了解人體體內(nèi)神奇的“生物鐘”。
規(guī)律運動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身體節(jié)律
2017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了研究“生物鐘的分子機制——晝夜節(jié)律”的科學家。
人類身體里有屬于自己的“生物鐘”,是一種關(guān)鍵的穩(wěn)態(tài)調(diào)節(jié)因子,通過光刺激和非光刺激(食物攝入、溫度和體力活動)進行同步,會影響和控制幾乎所有的生理反應。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運動鍛煉會對“生物鐘”產(chǎn)生影響。
運動是預防和改善慢性代謝性疾病的有效策略,其中運動帶來的促進新陳代謝的效應是通過改變肝臟、脂肪組織和胰腺等組織器官的生理調(diào)節(jié)而發(fā)揮的。
“生物鐘”會控制不同時間點各個器官組織的工作效率,在一天之中不同時間進行不同的運動鍛煉會對身體起到“加速”或“減速”的效果。因此,規(guī)律的運動鍛煉對于保持良好的身體節(jié)律很重要。
一天中不同時間的運動對底物代謝的影響可能不同[1]
特殊人群運動時間不同 夜間健身通常是可以的
因為“生物鐘”,不同人群或者基于不同目的而進行運動,選擇的時間點會有所不同。
比如,早上運動會降低一型糖尿病患者遲發(fā)性低血糖風險,早飯前運動能增加脂質(zhì)氧化代謝效率;而晚上鍛煉能給幫助合并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幫助健美愛好者更好的增肌,改善血脂等。
此外,性別年齡等因素也會影響運動效果,比如健康女性推薦晨練減脂,而健康男性晚上鍛煉減脂效果更佳。
早晨運動和夜間運動對代謝健康的影響[1]
對于一些高風險人群,運動時間點的選擇就更需謹慎。
一項納入 86657 名被調(diào)查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總身體活動量如何,早晨進行體力活動發(fā)生心血管疾?。ㄖ酗L、冠心病、缺血性中風)的風險更低,這凸顯了運動時間點在預防心血管疾病中的潛在重要性。
早晨運動降低心血管疾病發(fā)病風險[2]
并且,運動強度和運動量也會對不同時間點的運動風險產(chǎn)生影響。
有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肥胖患者以及合并 2 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來說,選擇晚上進行中高強度有氧運動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低。
肥胖人群與合并糖尿病人群在不同時間點進行中高強度有氧運動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對比[3]
由此可見,沒有特殊情況的話,夜間健身是可以的,對于一些特殊人群來說,夜間健身還有更多益處。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就能熬夜后健身呢?
熬夜后健身危害多 不是自律而是“作死”
眾所周知,熬夜的危害很大。例如,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肥胖、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抑郁;即使是急性睡眠不足(acute sleep loss)也會造成注意力下降、大攝氧量下降、血壓升高、促炎因子分泌增加等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高強度健身運動,可想而是非常危險的。
1、增加運動損傷風險
在晚上睡覺時候,人體會釋放重要激素,如對肌肉生長和脂肪代謝至關(guān)重要的生長激素。
熬夜會妨礙肌肉生長,這就會容易導致受傷。
此外,睡眠不足會導致精神疲憊,影響交感神經(jīng)功能,使人思維變得遲鈍,甚至可能讓人產(chǎn)生幻覺。
在這種狀態(tài)下進行高強度運動,不僅訓練效果會大打折扣,也會增加運動損傷或意外受傷的風險。
2、易引發(fā)猝死
我們的身體有自身的生理節(jié)律,熬夜會導致心血管系統(tǒng)超負荷運轉(zhuǎn),心跳節(jié)律也會失常。
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高強度運動無疑是讓正處于加班狀態(tài)的心臟背上了一層更重的負擔,這會進一步加劇心跳加快和血壓升高情況。
心臟和血管的超負荷運轉(zhuǎn)容易引發(fā)各種心血管疾病,心源性猝死就是常見的情況之一。
3、降低身體免疫力
《體育科學雜志》(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適度運動(實線)30~45 分鐘,免疫反應會持續(xù)增加;但持續(xù)高強度運動(虛線)超過 3 小時,免疫反應在短暫增強后,會開始走下坡路,超過 3.5 小時,則會誘發(fā)免疫抑制,也就是免疫系統(tǒng)此時可能會進入“開窗期”。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0]
通常情況下,即使免疫系統(tǒng)處于“開窗期”,也不足以導致人生病。然而,如果在熬夜后進行高強度運動,這無疑就是讓已經(jīng)疲憊不堪的免疫系統(tǒng)雪上加霜,此時細菌、病毒等病原體也就更容易趁虛而入了。
所以,如果工作已經(jīng)讓你筋疲力盡了,就不要勉強自己熬夜去健身房“打卡”了,這不是自律,而是“作死”!好好休息,吃好睡好調(diào)整好心情,比什么都重要。
參考文獻
[1] Kim H K, Radak Z, Takahashi M, et al. Chrono-exercise: Time-of-day-dependent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exercise[J]. Sports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 2023, 5(1): 50-58.
[2] Albalak G, Stijntjes M, van Bodegom D, et al. Setting your clock: associations between timing of objective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023, 30(3): 232-240.
[3] Sabag A, Ahmadi M N, Francois M E, et al. Timing of 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ortality,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icrovascular Disease in Adults With Obesity[J]. Diabetes Care, 2024: dc232448.
[4] Stutz J, Eiholzer R, Spengler C M. Effects of evening exercise on sleep in healthy participa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Sports Medicine, 2019, 49(2): 269-287.
[5] Daghlas I, Dashti H S, Lane J, et al. Sleep duration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9, 74(10): 1304-1314.
[6] Han W J. How our longitudinal employment patterns might shape our health as we approach middle adulthood—US NLSY79 cohort[J]. PLoS one, 2024, 19(4): e0300245.
[7] Huang B H, Duncan M J, Cistulli P A, et al. Sleep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relation to all-caus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ancer mortality risk[J].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22, 56(13): 718-724.
[8] Craven J, McCartney D, Desbrow B, et al. Effects of acute sleep loss on physical performance: A systematic and meta-analytical review[J]. Sports Medicine, 2022, 52(11): 2669-2690.
[9] Chennaoui M, Arnal P J, Sauvet F, et al. Sleep and exercise: a reciprocal issue?[J]. Sleep medicine reviews, 2015, 20: 59-72.
[10]Nieman D C, Bishop N C. Nutritional strategies to counter stress to the immune system in athlet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football[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06, 24(07): 763-772.
本文鏈接:http://www.zh1234.com/news42036.html熬夜后 千萬別再做這件事!嚴重可能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