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備受爭議的“教育專家”趙某賬號被封,引發(fā)網(wǎng)友討論。趙某此前就因一段視頻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乃至聲討。
在趙某公開發(fā)布的視頻中,她強制一名男生,用錘子砸爛了自己心愛的模型玩具;又讓一名女生將自己心愛的玩具、漫畫書都扔進垃圾箱;還說一名男生吃得肥頭大耳,膘肥體壯適合搬磚……
相關報道截圖
哪怕是對兒童心理和教育相關領域并不了解的朋友,看到視頻中孩子委屈的表情,也會覺得趙某的教育方式十分別扭。但是,趙某就是主打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收拾”孩子,來包治孩子各種學習和心理問題,還獲得了大量流量,甚至還影響了部分家長。
更糟糕的是,打開各個自媒體平臺都會看到不少這樣的所謂“教育專家”,為什么會這樣呢?
輕信“專家”危害大
哪里利益大——或者用現(xiàn)在自媒體的術語,哪個“賽道”賺錢?不幸的是,家庭教育正好是當下熱賺錢的“賽道”之一,畢竟多數(shù)家長都非常重視教育,在自己孩子出現(xiàn)成長問題的時候,做父母的都會焦慮得六神無主,病急亂投醫(yī),甚至寄希望于網(wǎng)上“專家”,這就給了這些人生存的土壤。
但是,在別的“賽道”,被騙上當?shù)娜藫p失的無非是時間和金錢,再加上點自尊心;而在家庭教育這個“賽道”,被騙的是父母,而真正受害的是孩子和他們的人生。
因此,作為家長,越是這種時候,越要睜大自己的眼睛,避免被騙。那怎么才能盡量避免被這樣的騙子騙呢?以筆者做家庭教育咨詢近 20 年的經(jīng)驗,有幾點心得供你參考,凡是有下面這些行為的所謂“教育專家”,一定要當心。
鍋全甩給孩子?當心
不能只在孩子身上找原因,而忽略在教育、環(huán)境中找原因。
很多人喜歡將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所有問題都歸咎孩子自身,比如玩心太重、不能吃苦、沒有上進心、不懂事、不知道自覺……如果只是偶爾說句氣話,那這么說勉強可以理解,但如果要想解決問題,而要從親子關系和家庭關系入手,決不能只想著“把孩子治服氣”。
孩子玩心太重?把孩子喜歡的“玩意兒”砸了;孩子不能吃苦不懂事?把孩子扔進以高壓政策對待孩子的夏令營;孩子沒有上進心自覺性?帶孩子去吃一通苦,或者天天像唐僧一樣給孩子講道理。這些方法更符合某些家長的直覺,所以得以大行其道,但鼓吹這些方法的,一定不懂教育。
一招解決所有問題?當心
教育孩子不能只用一招打天下。
你是不是聽過“掌握一招就能養(yǎng)育智慧健康孩子”“接納孩子可以解決孩子一切問題”之類教育方法?一方面這仿佛讓我們一下找到了萬能的靈丹妙藥,另一方面又會讓我們感到挫敗,因為“這么簡單我怎么沒想到”。
然而實際情況是,所謂一樣米養(yǎng)百樣人,難道“人”不是這個世界上復雜的嗎?我們既然可以承認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每一個家庭都是獨特的,但是,我們又為什么會認為教育孩子可以簡單到“孩子不自信怎么辦?夸他”之類的一句話妙招呢?看病的時候,我們都喜歡醫(yī)生仔細檢查后再根據(jù)我們的身體情況和病情來對癥下藥,那輪到教育的時候,就不需要對癥下藥了嗎?
其實背后的道理大概很簡單,教育太復雜,短視頻那幾分鐘裝不下罷了……
一試立即見效?當心
教育孩子不能只看短期效果。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要認識到孩子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解決這些問題往往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我們都知道飯要一口一口吃,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因為我們了解身體的成長規(guī)律。但到了孩子心理的成長,為什么就認定一定有速成班呢?因為我們不夠了解心理成長規(guī)律。
那些所謂一試就靈的方法,往往簡單粗暴,像前文提到的什么砸模型、扔漫畫等等,也許一時間能夠“嚇住”孩子,但很可能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埋下巨大隱患。
只有經(jīng)驗沒有理論?當心
搞家庭教育,不能只有經(jīng)驗的總結(jié),沒有科學的依據(jù)。
相比于物理、工程這些已經(jīng)被公認為科學的學科,家庭教育好像一直被認為是婆婆媽媽的“育兒經(jīng)”。也許這就是家庭教育“賽道”成為自媒體上賺錢的“賽道”的一個重要原因吧,只要能說出幾句打動父母的話就能成為這個“賽道”上的選手。
但是實際上,家庭教育早已成為一門以腦科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yè)知識為基礎的學科。在《知識機器:非理想如何造就近現(xiàn)代科學》一書中,研究科學史的科學哲學家邁克爾·斯特雷文斯對“科學為什么過了這么久才出現(xiàn)”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只有當我們不再滿足于觀察和經(jīng)驗總結(jié),而追求“從基本的基礎開始”,科學才會出現(xiàn)。
教育要成為科學,也要不斷深入探究人的成長的基礎——情緒是如何產(chǎn)生的?自我是如何產(chǎn)生的?認知是如何產(chǎn)生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如果不以這些作為教育的基礎,而只是用“人生經(jīng)驗”來教孩子,怎么談得上教育的進步呢?誰都能跑兩步,但現(xiàn)在認真跑步的人都要學習步頻、送髖這些基于人體構(gòu)造的科學知識,而以人為對象的教育還要處在不講科學的原始時代嗎?
說了這么多,其實,只要記住兩句話,一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二是 “百年樹人”,提醒自己千萬不要病急亂投醫(yī),就能避開家庭教育“賽道”上的大部分騙子。
參考文獻
[1] 杜曉婧編輯,讓孩子親手砸毀心愛的玩具?“教育專家”家訪引爭議 當?shù)亟逃只貞?span style="display:none">ZrL壹木網(wǎng)-日常常見問題解答
[2](英)凱瑟琳·哈卡普,元素周期表趣史,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23年9月
[3](美)邁克爾·斯特雷文斯,知識機器:非理性如何造就近現(xiàn)代科學,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22年7月
策劃制作
作者丨王琳 教育學碩士 主攻兒童與家庭研究
審核丨楊小洋 四川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
策劃丨丁崝
責編丨丁崝、何通
審校丨徐來、林林
本文鏈接:http://www.zh1234.com/news4601.html霸凌式“教育專家”趙菊英賬號全網(wǎng)被封 網(wǎng)友: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