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夏天快要過去了,但蚊子帶來的困擾并沒有消失。
喜歡下樓打個水的工夫就被咬了8個包的極致圍攻體驗嗎?感覺自己站在外面就跟自助餐一樣。
面對海量的蚊子,除了老祖宗傳下來的那些回擊手段,手工大神@Allen Pan的腦洞也讓我耳目一新,他準備用《生化危機》里的激光網(wǎng)來對付蚊子。
當然是縮小版的,不過看著也有點科幻了。
他的靈感來源自2010年的一次TED演講,里面提到過一種喜聞樂見的滅蚊思路,「高射炮打蚊子」,當然這個思路也是被改裝過的,加了一些黑科技。
那就是用AI鎖定蚊子,然后用激光炮干掉對方。
老哥看完就跟著測試了一下,發(fā)現(xiàn)買到的激光發(fā)射器確實有一些威力,用來攻擊蒼蠅,分分鐘直接烤焦。
但老哥想用激光炮打蚊子的計劃還是失敗了,因為AI拉了。
在10年前的那個激光滅蚊炮的描述中,AI可以做到很多事,例如通過觀察蚊子的大小、形狀、翅膀的震動來識別蚊子,甚至可以識別出蚊子的雌雄。
然后多個點位形成一個激光圍欄,每秒擊殺50到100只蚊子。
如今2024年,雖說現(xiàn)在AI能力已經(jīng)是在飛速強化了,但讓它主動成功識別蚊子這件事兒其實依然挺難的。
因為老哥試了試,AI愣是看著蚊子的照片說這是飛機。
萬一哪天識別錯了,再給自己的弱點部位來一炮就慘了。
于是這位手工大佬換了個思路,自動射擊難度太大,那不如還是手動吧。
參考《生化危機》中的光網(wǎng),其實和人類的蒼蠅拍差不多,蚊子也很難躲開網(wǎng)格,所以干脆把家里的電蚊拍升級成「激光」板,初代蚊子激光殺手就這樣敲定了。
先是他拆了一個電蚊拍,留下了框架,然后安安裝激光發(fā)射器和鏡子。
他的思路就是當激光發(fā)射后,通過鏡面不斷變換位置,終織成一張死亡之網(wǎng),然后每當揮動這個拍子就能干掉蚊子。
電蚊拍看完死不瞑目:有必要嗎?有必要嗎?
當然想要炫酷的武器,確實要犧牲一下老伙伴,終的成品大概是這樣的。滅蚊神器,啟動!
結(jié)果拉了,不僅網(wǎng)格沒出來,而且激光亂射,蚊子打不到,但可以打自己,他的褲子都被燒穿了。
其實不僅是燒穿了褲子,鏡子也沒抗住這波攻擊,所以后面的網(wǎng)格更沒法形成了。
后來在專業(yè)激光玩家的建議下,想要組合出比較漂亮的網(wǎng)格,好還是弄個方形的輪廓。
這次干脆就放棄改裝,從頭開始弄,先是設(shè)計圖紙,然后切割出來,終成品感覺像是一個彈弓。
在不斷調(diào)整發(fā)射器后,網(wǎng)格總算出來了,別說,真挺好看的。
代入到蚊子的視角,確實有點電影里那種光網(wǎng)的感覺了。
舉起來的那一瞬間,就像是拿著一把科幻作品里的武器,里面的網(wǎng)格好似隨時能射出,然后切割敵人。
而它也確實有一定的威力,火柴放進去瞬間就著了:
不過有一個缺點,就是光線依然會外泄而且還找不到漏光的地方,差點又把隊友的褲子燒穿了。
解決的辦法倒是也很簡單,那就是用材料把它整體都包起來,大力出奇跡。
接下來,就是實戰(zhàn)環(huán)節(jié),這玩意真能對付蚊子嗎?
還真能,飛舞的蚊子有幾只倒霉蛋還真撞到了激光網(wǎng)上,一命嗚呼了。老哥說能聞到一股糊味兒,但這也是因為蚊子密度比較大。
甚至還有一只直接「墜機」在了機器上。
話題回到2010年的那次TED演講,宣傳用激光炮打蚊子的人,是前微軟首席技術(shù)官Nathan Myhrvold。
其實這類大型滅蚊思路的初衷都是為了防止蚊子傳播疾病,減少人類的死亡,例如瘧疾、登革熱等等。
但這個激光炮組成的墻壁似乎注定是一種幻想,因為在需要預(yù)防瘧疾的地區(qū),估計電力很難支撐這類設(shè)備。
當年這個裝備也沒造出來,后來也不了了之。
現(xiàn)在則有更高效的滅蚊思路。例如通過基因編輯,投放改造后的蚊子去交配,誕生不孕不育的后代,從而大面積減少蚊子的數(shù)量。
不過我目前記憶中離譜的滅蚊策略,還是把它們當成食材,做成「蚊子漢堡」。
雖然蚊子是一點沒因此減少,但也算是一種「以牙還牙」的反擊了。
(文中圖片與信息素材來源自網(wǎng)絡(luò))
本文鏈接:http://www.zh1234.com/news41742.html小伙用激光網(wǎng)殺蚊子:有生化危機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