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植物園(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2025年首只人工繁育的高山兀鷲雛鳥破殼的消息,介紹了高山兀鷲的相關信息、該園的繁育歷史、此次繁殖的過程,以及其在高山兀鷲保護和研究方面的貢獻及未來計劃。
記者在3月11日從西寧植物園(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了解到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就在昨日下午,該園迎來了2025年首只人工繁育的高山兀鷲雛鳥破殼而出。這一事件意義非凡,它標志著國內高山兀鷲人工繁育技術正式邁入了穩(wěn)定發(fā)展的新階段。
高山兀鷲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擁有近3米的翼展,在青藏高原的生態(tài)鏈中扮演著“清道夫”的重要角色。對于維持整個區(qū)域的生態(tài)平衡而言,高山兀鷲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西寧植物園在高山兀鷲人工繁育領域成果豐碩。自2017年首次成功繁育出國內首只人工高山兀鷲“大毛球”之后,便開啟了以“毛球家族”為名的獨特命名方式,按照幼鳥的出生順序為每一只都進行編號命名。此次破殼的雛鳥,是該園累計繁殖破殼的第13只高山兀鷲,因此被賦予了“十三毛球”這一可愛的名字。
在西寧植物園內,有一對備受矚目的“高產夫婦”——“黑毛球”與“白毛球”,它們因羽毛特征而得名。這對夫婦在繁育方面表現出色,曾成功孵化出國內首例人工巢穴繁育的“七毛球”(2022年)、“九毛球”(2023年)以及“十一毛球”(2024年)。令人驚喜的是,它們的孵化及雛鳥成活率均達到了100%,充分展現出了穩(wěn)定且強大的繁育能力。
據相關介紹,本次繁殖周期從今年1月12日就已經開始?!昂诿颉迸c“白毛球”在猛禽谷西側的人工巢穴內產下了一枚卵。經過近60天的精心孵化,雛鳥于3月9日上午首次啄破卵殼,一直到10日下午才完全脫殼而出,整個破殼過程耗時長達30小時。
西寧植物園的飼養(yǎng)團隊通過遠程監(jiān)控系統(tǒng)完整地記錄下了這一珍貴的過程。他們還觀察到,親鳥在整個孵化過程中始終守護在旁,沒有出現任何棄孵的行為。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的何順福表示:“親鳥穩(wěn)定的育雛行為是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的重要標志,這對夫婦豐富的育幼經驗為后續(xù)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數據?!?span style="display:none">ri6壹木網-日常常見問題解答
值得一提的是,西寧植物園是國內唯一掌握高山兀鷲人工繁育技術的機構。多年來,它為高山兀鷲這一珍稀物種的保護和研究提供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和數據。其取得的這些成果不僅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也為全球高山兀鷲的保護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對于未來的規(guī)劃,何順福透露:“未來計劃將部分個體輸出至其他動物園開展遷地保護,并探索野外放歸試驗。”人工種群的不斷壯大,不僅為珍稀或瀕危物種的存續(xù)提供了堅實的保障,還能夠通過科普展示的方式,進一步提升公眾的保護意識。
本文圍繞西寧植物園2025年首只人工繁育的高山兀鷲雛鳥破殼展開,介紹了高山兀鷲的生態(tài)意義、該園的繁育歷史、此次繁殖過程以及親鳥的育雛情況,強調了其在高山兀鷲保護研究方面的領先地位,最后提及未來遷地保護和野外放歸試驗的計劃,體現了對珍稀物種保護的重視和積極探索。
本文鏈接:http://www.zh1234.com/news9132.html西寧植物園首只高山兀鷲雛鳥破殼,繁育技術邁上新臺階,國內高山兀鷲人工繁育再突破,西寧植物園雛鳥順利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