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超在知乎熱搜上看到一條有趣的新聞:俄羅斯終于造出了光刻機,但制程只有 350 納米。
這令世超有點意外,原來毛子哥的芯片水平才剛剛突破啊。
知乎答主們則紛紛在留言區(qū)歡樂惡搞,有說蚌埠住了的,也有說意義等于大家都開新能源汽車了,他才學會造自行車。。。
還有說制程遙遙領先臺積電一百多倍的。
其實吧,這倒也不怪網友們陰陽怪氣,畢竟費老大勁,整出來一個 350 納米光刻機,確實有那么點 “ 落伍 ” 。
大家可能對這話沒有概念,這么說吧, 350 納米制程是 95 年出現的,當時用在第一代奔騰處理器上,晶體管數 350 萬。
現在打開微信都卡的 iPhone5s ,上面用的 A7 處理器都已經是 28 納米了,晶體管數也在 10 億以上。
甚至就連現在的小天才兒童電話手表,用的都是 4 納米制程的處理器。
更樂的是,幾年前俄羅斯還宣稱 2028 年要量產 7 納米芯片,眼下這進度,距離那年的豪言壯語,著實還有點距離。
而且,不是世超硬要潑冷水,就算這次他們真搞出來了光刻機,距離真正搞定芯片,還只是前進了一小步而已。
因為芯片制造這種高精度的系統(tǒng)工程,除了幾十道光刻工藝之外,每道工藝之后還有復雜的平面加工,每一個加工步驟又能分成更多細節(jié)的工序和步驟,整套流程下來的步驟數以千計。
行業(yè)內,對每個步驟都要嚴格控制,出問題的概率必須在 0.000001% 以下。
因為造芯片就好像把幾千個高腳杯疊起來,哪怕其中有一個疊歪了,整個系統(tǒng)也會崩塌,產品全部報廢。
而俄羅斯現在,僅僅解決了 350 納米光刻機的問題,配套的產業(yè)鏈,工人,工藝工程師的培養(yǎng),全都還是未知數。
今年 3 月,外媒體 Tom's Hardware 就有報道指出,俄羅斯大的芯片廠貝加爾,已經把大量芯片制造訂單交給中國,因為本地廠商的生產良率只有 50% 。
看到這,有朋友就會問了,那俄羅斯為啥不把芯片全部交給中國做呢?畢竟 350 納米、 90 納米這種芯片,國內早就能做了。
世超覺得,西方的制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伙們可能小看了斯拉夫人對掌握核心科技,特別是芯片的執(zhí)念。
要知道早在赫魯曉夫時代,蘇聯(lián)國家無線電電子委員會,就打算在莫斯科附近,建立一座名為澤列諾格勒的城市,意為綠色城市的蘇聯(lián)版硅谷。
技術人員向赫魯曉夫宣傳澤列諾格勒。右圖戴帽子的為澤列諾格勒之父肖金
無數的克格勃特工,也為了蘇維埃的半導體工業(yè),從美國西歐 “ 搬運 ” 來了大量晶體管、芯片設計制造的技術,也整來了不少光刻、蝕刻、測試、封裝設備等等。
但不久后,克格勃高級官員泄密,美國加強了對蘇聯(lián)的技術封鎖,還抓捕了大量技術間諜。
即便如此,科學家們也仍然做出來一些成果,比如用通用邏輯陣列開發(fā)的 80486 兼容機, FPGA 開發(fā)的關鍵 EDA 軟件也已經進入測試,但此時已經到八十年代末期,不久后蘇維埃共和國就解體了。
到了俄羅斯聯(lián)邦時代,一些半導體公司確實繼承了蘇聯(lián)的科技樹,但在西方的封鎖和制裁面前,確實很難頂得住。
而俄烏戰(zhàn)爭后,制裁進一步擴大,上面提到的貝加爾公司,在 2022 年幾乎失去了制造芯片的能力,其母公司也在當年年底破產。
國家劇變,技術封禁,人才流失,在這種環(huán)境中還能堅持下去的精神,怎么說呢,兩個字,頑強。
就像工業(yè)和貿易部副部長 Vasily Shpak 接受采訪時所說, “ 一個簡單的邏輯,如果沒有半導體主權,那就沒有技術主權。 ”
除了技術上的執(zhí)念,咱可別忘了俄烏沖突可還沒結束呢,在西方的制裁下,彭博社猜測:為了制造武器,俄羅斯甚至已經到了拆卸家用電器芯片,來做導彈的地步了。
路透社也報道稱,烏克蘭軍方在戰(zhàn)場上拆開俄軍導彈一看,發(fā)現里面用了不少普通計算機,和其他常用電子消費品芯片,這些大部分還都是西方出口過去的。
這新聞一出,不少西方企業(yè)立馬關閉了在俄羅斯的所有業(yè)務,并且要求經銷商停止向俄羅斯發(fā)貨。
俄軍 “ 口徑 ”M 巡航導彈中,發(fā)現了常用的家用電器芯片。
面對近在眼前的缺芯難題,俄羅斯也瘋狂扶持本土的芯片制造產業(yè),光今年,在半導體產業(yè)上就投資了 23.9 億美元。
這種費了大力氣扶持的希望也終于看到了成效,從蘇聯(lián)到俄聯(lián)邦,歷經幾代人,終于制成的 350 納米光刻機,在澤列諾格勒( 當年的蘇聯(lián)硅谷 )的工廠里誕生。
雖然網友們不覺得有啥先進的,但他們倒也還算按部就班,畢竟 350 納米光刻機現在已經在量產測試了,照 Vasily Shpak 的說法, 2026 年預計到 130 納米,然后進步到 90 納米。
然是 30 年前的水平,但你就說做沒做出來吧。
總的來說,技術確實是落后了點,但有也比沒有強,起碼眼下也能應急,像俄羅斯火箭軍的主力裝備,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tǒng),用的就是 350 納米芯片。
后,對俄羅斯來說,這次的光刻機突破還是有實際意義的,而且也算圓了點從蘇聯(lián)時代以來,俄羅斯人對半導體獨立的心愿。
至于 2028 年能否真的實現 7 納米,咱還是等等看吧。
撰文:納西
編輯:江江 面線
封面:萱萱
圖片資料來源:
芯智訊:調查揭露俄武器中約2/3芯片為美國公司制造
電子時報亞洲版:據中國媒體報道,俄羅斯將于 2024 年利用其自主研發(fā)的 EUV 光刻機生產 350 納米芯片
半導體行業(yè)觀察:俄羅斯芯片,還有戲嗎?
電子工程世界:俄羅斯首臺光刻機,真的制造成功了
知乎:俄羅斯首臺光刻機已經制造完成并正在進行測試,對于俄羅斯芯片產業(yè)意味著什么?未來還面臨哪些難題?
TOPWAR:蘇聯(lián)導彈防御系統(tǒng)的誕生,澤列諾格勒和列寧格勒
本文鏈接:http://www.zh1234.com/news4235.html俄羅斯終于有了光刻機 技術卻落后30年